发展里程

「协康」即协助康复,亦有携手追求健康的意思。这也是协康会的创会精神。鉴於早期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儿童在离院后,缺乏康复后的调理和照顾,一群热心的妇女对此极为关注,并於一九六三年创立协康会,每星期带同患病儿童外出活动,舒展身心。

起初,本会主要借用香港女童军总会会所每星期举行一次活动。及后服务扩展至九龙,并借用女童军九龙分会会所提供服务,后转往商船海员球场;而港岛区方面,则迁往香港大学赖廉士旧体育馆举行活动。

本会成立之初,经费来源主要靠社会人士捐助。至1969年,始为香港公益金的首批成员,并接受社会福利署的津助。

按此查阅本会於六十年代的发展详情......

随著小儿麻痹症的减少,协康会把服务对象亦扩展至多方面的弱能儿童,如身体弱能、弱智、行为或发展上有困难的儿童,并在1971年於香港大口环率先成立第一所训练中心,服务也渐趋专业化。及后於 1976年再在九龙何文田邨成立第二所中心。至1977年,该两个服务单位正式登记注册为特殊幼儿中心,开创了香港为2-6岁儿童提供正规学前特殊教育服务的先河。七十年代中期,本会参与了「康复服务白皮书」的谘询工作,并率先倡导将幼儿康复服务提前至初生婴孩。

按此查阅本会於七十年代的发展详情......

八十年代初期,本会参与了政府的「学前弱能儿童教育及训练工作小组」,并率先推行了幼儿发展辅导计划(现称为早期教育及训练中心),为0-6岁幼儿及其家人提供早期介入,而该服务更延伸至外展家居训练,以照顾未能到中心接受训练的儿童。

一九八二年,本会将英文会名「Heep Hong Club for Handicapped Children」正式转为「Heep Hong Society for Handicapped Children」。

在这十年间,本会的服务可谓踏入了「扩展期」。为配合上述「工作小组」的建议,我们陆续开办了多间特殊幼儿中心,并积极招聘专业人才,推动家长运动,筹组「学前弱能儿童家长会」。
为提升服务水平,本会出版了《儿童训练指南》,以有系统的评估及训练工具帮助家长及学前特殊教育人士训练儿童,广为业界采纳。

按此查阅本会於八十年代的发展详情......

弱能儿童的成长,全赖家长的悉心照顾与支持,但在育儿的过程中,这些家长难免要面对比一般家长更沉重的压力。有见及此,本会於九十年代初期在九龙及新界率先开办了两所家长资源中心,为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家长提供全面的支援,其服务价值获得政府的肯定,并於1994年获批资助。此外,为纾缓照顾者的压力及方便他们处理个人事务,本会辖下大部份中心均提供暂托弱儿服务。

为推广融合教育,本会更开办了一所设有兼收学位的幼儿中心,让伤健儿童有机会一同学习和成长。

在儿童训练方面,本会先后推出多套实用教材,其中包括於1997年出版了全国首套的《自闭症儿童训练指南》,为自闭症儿童提供结构化教学,成效显著。

自九十年代初,协康会透过跨境合作计划及培训课程,与中、台及澳门等地的华人社区同业分享经验,亦推出了多套实用教材,让复康业内的专业人士、家长及学生作参考。

於一九九九年四月,协康会由社团注册转为有限公司注册,并将英文会名改为「Heep Hong Society」;中文会名则维持不变。

按此查阅本会於九十年代的发展详情......

於千禧年代,本会率先推出创新的「青葱计划」,为儿童、家长及教师提供多元化的专业服务,而服务对象更扩展至初中以下但有学习困难的儿童,为家长及办学团体在政府资助和私家服务以外,提供多一个选择。此外,本会亦率先开办了全港第一所综合式的特殊幼儿中心暨早期教育及训练中心,而其后亦陆续开办更多不同类型的综合式中心,为有需要的儿童及其家长提供全面而适切的一站式服务。

为了进一步推动家长的参与,本会於2001年成立了「同心家长会」,以凝聚家长的力量,让他们参与厘定机构的服务政策。在这个新世纪,我们亦更积极与内地及其他地区的同业作更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务求将本会的经验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儿童。

现时协康会辖下共有14间早期教育及训练中心、14间特殊幼儿中心、6间综合式服务中心、8个青葱计划主要办事处、1间幼儿园及6间家长资源中心,每年为超过10,000个家庭服务。

全港首幢提供一站式全人教育及培训的协康会综合服务大楼将於2017新学年分阶段投入服务,请按此参阅大楼简介。

按此查阅本会於千禧年代的发展详情......

  • facebook
  • weibo
  • youtube
  •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