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協康會公佈「自閉症學生焦慮情緒」調查結果 三分一自閉症學生感焦慮 盡早介入刻不容緩

2017-03-28

近年中、小學生受壓力及焦慮情緒困擾的情況備受關注。專家指自閉症學童的焦慮情況更為普遍,若不及時處理會有嚴重影響,情況不容忽視。協康會一項調查發現,逾三成就讀主流小學自閉症學童的焦慮情緒達到需要盡早介入的級別,對專業支援的需求急在眉睫。 

三分一自閉症學生感焦慮 學業前途問題最憂心

響應4月2日聯合國「世界關顧自閉日」,協康會公佈一項「自閉症學生焦慮情緒」調查報告,並就著主流小學自閉症學童的焦慮情況提供處理方法及建議。調查於今年2月於協康會轄下10間服務中心及12間學校進行,以問卷形式成功訪問250名就讀主流小學、已確診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小學生。結果發現,三分一(33.8%)自閉症學童出現輕度至嚴重焦慮情緒,需要專業人士的介入,遠較在外國的一般兒童(2%)及自閉症兒童患有焦慮症(22%)的比率為高。於2015至16學年,本港約有6,800名自閉症學生就讀主流中、小學,照此推算,現在約有2,300名主流學校自閉症兒童正受焦慮困擾。 

調查又發現,學生的焦慮與學業成績、社交、老師與學生,或家長與孩子的互動關係息息相關。首四項最多小學生擔心的情景為「我擔心我可能會得到不好的成績」、「我擔心未來」、「我害怕我會做錯」、「我擔心別人可能會捉弄我」。其中,初小學生最擔心可能會得到不好的成績(37.2%),而高小學生則最擔心未來(33.0%),顯示當學童升至高年級時,壓力的主要來源會由學業成績轉移至前途問題。 

負責調查的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羅婉萍女士指出,焦慮情緒在自閉症兒童的出現率較高,可能與他們在社交溝通、情緒表達的先天障礙有關,若不及早介入,可能會令情況惡化,預防勝於治療。她建議從個人、家庭關係及學校方面入手,幫助自閉症學生紓緩焦慮情緒。「個人方面,家長可以教導孩子表達焦慮的情緒,肯定及接納其感受,引導孩子選擇適合他們的減壓方法;家庭關係方面,幫助孩子培養他們的興趣,一天有24小時,增加時間做一些孩子喜歡的活動,便會減少花在焦慮的時間。學校方面,若老師察覺學生持續出現焦慮的情緒,影響他們在學校的表現,建議老師把情況告知家長,並鼓勵家長及孩子一起接受治療,採用家校合作的模式一起去處理。  

實証為本服務 讓學童無憂無慮

學生的焦慮情況日益嚴重,但目前政府及坊間並未有針對自閉症學生特性而設的相關服務,照顧學生的精神健康。有見及此,協康會將開展全新的有「招」無慮計劃,以實証為本的方法幫助自閉症學生預防及處理焦慮情緒,設有個別及親子小組。小組會以認知行為治療理論為骨幹;透過學習一些放鬆、舒緩身體的練習、「成功的階梯」等不同的方法,針對性地預防及處理自閉症學童的壓力及焦慮。 

協康會發表「自閉症學生焦慮情緒」調查結果,發現三分一自閉症學生感到焦慮,需要盡早介入。〈左起〉協康會自閉症人士服務督導委員會成員曾韋僑精神科專科醫生、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羅婉萍女士、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顔瑋林先生、協康會家長吳太、協康會臨床心理學家潘卓軒先生。
協康會發表「自閉症學生焦慮情緒」調查結果,發現三分一自閉症學生感到焦慮,需要盡早介入。〈左起〉協康會自閉症人士服務督導委員會成員曾韋僑精神科專科醫生、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羅婉萍女士、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顔瑋林先生、協康會家長吳太、協康會臨床心理學家潘卓軒先生。
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羅婉萍女士及顔瑋林先生介紹有「招」無慮計劃,以實証為本的方法幫助自閉症學生預防及處理焦慮情緒。
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羅婉萍女士及顔瑋林先生介紹有「招」無慮計劃,以實証為本的方法幫助自閉症學生預防及處理焦慮情緒。
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羅婉萍女士建議從個人、家庭關係及學校方面入手,幫助自閉症學生紓緩焦慮情緒。
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羅婉萍女士建議從個人、家庭關係及學校方面入手,幫助自閉症學生紓緩焦慮情緒。
協康會自閉症學生家長吳太分享兒子就讀K3時經常失眠,又會發惡夢被老師責罵而哭醒,認為針對性的專業支援能協助兒子減少焦慮情緒。
協康會自閉症學生家長吳太分享兒子就讀K3時經常失眠,又會發惡夢被老師責罵而哭醒,認為針對性的專業支援能協助兒子減少焦慮情緒。
  • facebook
  • weibo
  • youtube
  •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