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譜系障礙
- 自閉症學童都需要運動﹖
- 音樂治療打開自閉症兒童心扇
- 打開自閉症兒童的溝通之門
- 自閉症兒童的體育技巧
- 妙用故事書 (高智力篇)
- 拾起童話故事 (應用於智力為幼兒程度)
- 如何透過「社交故事」糾正自閉症兒童行為問題
- 提升自閉症兒童的體育技巧 (能力較高篇)
- 提升自閉症兒童的體育技巧(能力較低篇)
- 亞氏保加症兒童的感知及體能發展需要
- 亞氏保加症兒童情緒處理技巧小貼士
- 打開自閉症兒童的情感鑰匙
- 自閉症不再是秘密
- 評估後的第一件事
- 及早識別自閉症及亞氏保加症兒童
自閉症學童都需要運動﹖
最近有位患自閉症的畢業生到中心探望我們。他於普通小學就讀一年班,適應良好。媽媽說他的專長是體育活動,體育科有甲等成績。這是我意料中事。由於他熱衷運動,勇於嘗試不同項目,所以當他在中心就讀時,我經常為他製造機會,於校內外參加不同比賽。正因如此,他一踏入我的治療房,第一句就是「我記得曾在這裡射箭」。
對情緒行為的影響
自閉症學童的體能發展往往被人忽略,有恆常參加體育活動的更是少之又少。不少家長認為體育活動對自閉症學童的整體發展沒有幫助,更未能針對他們的問題作出改善,那何必將資源投放於這裡?這絕對是不正確的想法。眾所周知,持續性的運動有助產生腦內啡(endorphin),減少壓力,增強正面思想。而對自閉症人士的影響,過去一直有不同單位針對運動對自閉症兒童的影響作出研究,多顯示不同程度的幫助。2003年的一份評論綜合了44份研究報告,歸納出運動與認知功能有正面關係。2008年的一份加拿大評論裡,發現高強度運動較低強度運動更有效減少自閉症兒童的自我刺激行為。其他同類研究亦顯示運動有助減少自我傷害、無意義的行為,同時提升專注力。而1982的一份研究指出,七位有嚴重重複性及不良性行為的自閉症學童在慢跑介入後,顯著減低了不正確行為,並提升了遊戲及學術能力的表現。由此可見,將運動融入生活絕對有助學童整體發展。
能運動是感覺統合的表現
有自閉症學童的家長,都盡所能於坊間搜尋各種治療,期望孩兒康復。感覺統合更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方法。最近跟一位職業治療師閒聊,我們不約而同的認為,隨著年紀增長,運動會是一種較為適合的活動,它能讓學童消耗多餘精力,亦能滿足他們感覺上的需要。最重要的是,運動是一種興趣,而不是治療,使他們的形象大大提高。自閉症學童的性格較為固執、社交能力弱,對於環境的轉變亦未必能輕易接受。因此,一些有複雜規則的運動,如足球和籃球等等,他們都較難掌握。解決方法是將規則簡單化,讓能力較高的學童享受此類運動的樂趣。至於其他學童,一些個別參與規則簡單的運動如游泳,由於社交要求不高,一直都是非常受學童及家長歡迎。
自閉症也會“論盡”
當學童參與運動時,家長一般又會發現其他問題。例如,為什麼游泳時,怎樣花時間練習,上下肢都沒法配合?當上下肢能配合時,為什麼呼吸又未能協調?這些學童亦同時被認為非常「論盡」,日常生活如收拾書包等都出現問題。我們不難發現自閉症學童出現肌肉張力低,平衡力弱等問題。Gillberg 和 Kadesjo曾於1998年的研究中指出,發展協調障礙與自閉症,特別是亞氏保加症是有高度關聯的。曾有家長問我,那是否代表他們「沒得救」呢?
物理治療是怎樣的?
當然不是。首先,物理治療師會觀察學童的表現,分析學童的動作及學習模式,以適合個別學童的策略,如視覺策略等等,配合針對性的運動,逐步提升他們的表現。曾經有位學童,起初上體能課時面對極大困難,簡單如跨矮欄,都需要成人協助。跟媽媽商量後,媽媽決定每天早上帶學童到球場跑步及做治療師指導的運動。現在的他,多次於校外及中心的比賽得到第一名,自信心提升不少呢!
運動對學童的心理及生理方面有著正面幫助,因此我們一直致力提倡運動,並希望協助家長,根據學童的喜好,培養他們對運動的興趣。有了興趣,生活就更有意義,生活質素則能提高。如能參與一些團體性的運動,更有助加強學童的社交溝通能力。請各位家長,當你們努力為他們搜尋各種治療時,多留意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活得更有價值。
撰文﹕協康會物理治療師李安琪
音樂治療打開自閉症兒童心扇
盡管自閉症兒童有其先天的障礙,相信很多人亦都聽過他們有特特殊天賦和專長,在我的音樂治療個案中,有很大比率是歲多至三歲,被診斷為自閉症或自閉症傾向的幼兒,每一名自閉症兒童對音樂的反應不一,當中具有音樂天分的亦為數不少,我希望與各位家長分享一下如何利用音樂治療開啟與自閉症兒童溝通之門。
完全音感“Perfect pitch”的傑傑
傑傑是個快滿三歲的獨生子,患有輕度自閉症及語言發展遲緩,兩歲前與父母互動不多,較多的活動是看媽媽準備英語音樂影碟;媽媽發現傑傑的互動只有模仿和重覆;不會說中文,只會說影碟中的英文子句。試過不同的治療後也不湊效,他的父母把傑傑帶到我手上。第一次治療,傑傑不斷的將樂器往身旁丟,我嘗試唱歌引起他的注意,但徒勞無功;雖然他會靜止地看着我彈結他唱歌,但歌曲一完,他就不斷地丟樂器;第一次治療只好提早結束……。第二次治療開始時,我仍試唱第一次治療用的歌曲;才剛唱完第一句,傑傑就接着拍打地上的鈴鼓,並毫無錯漏地唱完整整一首歌曲,音準之佳令我瞠目咋舌。就這樣,我找到與傑傑溝通的方法─唱歌,促使他們利用說唱對答來提高傑傑開口意願,傑傑語言表達次數和溝通技巧慢慢改善。
充滿節奏感的佳佳
佳佳是個三歲八個月,坐不定的自閉症兒童,第一次到治療室時,像小野馬一樣滿場亂跑,完全漠視我的存在。我只好彈輕快的曲子來配合他的跑步速度和節奏;而佳佳就自顧自地跑來跑去,第一次及第二次的治療就這樣「跑」了過去。第三次,我發現佳佳跑步時,右手會不定時敲打自己的頭,而跑的動作會稍慢;於是我便用鋼琴跟着佳佳的步伐即興地彈奏,每當他舉起右手時,我便停止彈奏鋼琴,並配合佳佳右手敲打頭部的動作來拍打鈴鼓;佳佳竟然停了大約三秒鐘,更看了我一眼,然後又像之前一樣滿場繞着圈跑了……。佳佳這一停給了我一個啟發,畢竟佳佳不善於與別人溝通,連平時與父母兄弟也沒多交流,又怎會一下子理會我這個陌生人呢?但是佳佳的一停,便讓鼓聲成了我和佳佳的溝通工具。在往後的療程中,我發現佳佳對鼓聲節奏感的敏感度和記憶力非常強,不但可以準確地敲打出正確而複雜的曲子節奏,而且能持續打鼓五分鐘以上;佳佳的臉上更充滿足與自信的表情。
從以上的個案可見,音樂治療師只需要細心觀察,耐心地以不同的音樂、節奏、樂器及活動吸引自閉症兒童,再善用和配合個人的特殊天賦和專長,便可啟動與他們的溝通橋樑。
撰文﹕協康會音樂治療師曾愷茵
打開自閉症兒童的溝通之門
自閉症兒童的體育表現受多項因素所影響,其中包括他們的社交互動能力。大部分自閉症兒童都有社交及行為問題,不太願意與他人溝通或接受指令。要令他們參與遊戲及體育活動,第一步是打開他們的「溝通之門」,讓別人進入他們的世界。我們應如何幫助能力較低的自閉症兒童建立社交互動能力呢﹖
我們在這裡為家長介紹「DIR地板時間 (Floor Time)」。地板時間是一種以關係為本的訓練模式,家長與兒童共同分享時間,對促進兒童與他人溝通及互動發展有正面的作用。舉一個能力較低的四歲自閉症兒童為例,他與父母毫無目光接觸,對父母的呼喚毫無反應,只自我沉醉於搖手、擺動身體等自我刺激行為﹔情緒波動又大,每逢遇到轉變都很容易發脾氣,甚至大哭起來。
要幫助兒童建立社交互動能力,我們首先要通過不同的遊戲方法進入自閉症兒童的世界,引起兒童的注意,與兒童建立關係。建議家長可試試與孩子坐在地上,跟他一起玩搔癢的遊戲,通過面對面的身體觸覺刺激,引起自閉症孩子對環境及別人的注意,這樣較易達到相互的目光接觸,逐漸與孩子建立起親密的關係。
假若自閉症兒童經常重複一些自我刺激的行為,例如不停地自己旋轉,家長不妨嘗試模仿孩子的行為,在安全的情況下,他做甚麼你就在他面前跟着做甚麼,表情誇張一點也無妨,目的是嘗試營造與兒童共同的專注及興趣,引起兒童的注意,逐漸與兒童建立關係。
與自閉症兒童建立關係需要時間,兒童要有安全感才能建立互信的親密關係,家長切忌操之過急。與自閉症兒童建立共同專注、相互及持續的目光接觸,才能幫助自閉症兒童發展有意義的動作模仿能力,預備將來學習體育教練的動作示範,家長實在值得多花時間與自閉症孩子建立關係。
撰文﹕協康會物理治療師團隊
自閉症兒童的體育技巧
育有自閉症子女的父母,很多時忽略了自閉症兒童在體育上的表現,其實他們亦比同齡的普通兒童遜色,模仿及動作協調能力亦較弱。
近年學術上的研究都認為,自閉症兒童有腦部功能及感覺系統上的障礙,以致他們在學校參與體育活動時有一定的困難。其實,家長可以幫助子女克服發展障礙,讓他們可以順利參與適齡的體育活動,長遠有助子女融入主流校園生活及整體的成長。
從訓練自閉症兒童的臨牀經驗來看,影響他們的體育表現是有多項的因素,大致包括模仿力、社交互動能力、理解力、肌肉張力及個別感覺系統上的障礙和動作計劃及協調能力。
據臨牀觀察所見,約三成自閉症兒童有肌肉張力低的問題,影響他們肌肉的爆發力及耐力。體育的訓練中需要引導他們重做一項練力的動作最少十至十五次,才能達至有效成果,如要自閉症兒童重複做橫跳的練習,需要給予他們建立一個「完成目標概念」,例如先讓他們掌握基本橫跳的技巧及獲得成功感後,可預備十五個小皮球,示意他每次橫跳後便可取一個小皮球放進玩具籃,如此完成十五個小皮球後便終止此活動,讓自閉症兒童在自信中成長。
撰文﹕協康會物理治療師團隊
妙用故事書 (高智力篇)
上周為家長介紹過如何運用故事書幫助自閉症寶寶,如幼兒的智能及言語能力達五至六歲,又應看什麼書?家長與孩子閱讀時又有什麼技巧?
高智能的自閉症幼兒應該能明白簡單德育故事,家長可參照「社交故事」形式讓自閉症孩子有效理解內容。當孩子對故事內容熟悉了,家長可把主角換成其他真實人物,或是換成孩子自己,好讓孩子慢慢把自己代入德育故事的情景中。故事角色可以變,故事情節也可以有少許改變﹔例如「婆婆家」可改作「姨姨家」,讓孩子靈活運用所學到的﹔當然,角色及情節的改變,需要在兒童未發展出對故事細節的頑固之前。至於常用抽象比喻的寓言、童話和神話故事,需待自閉症兒童有能力把知識廣泛化時才可以使用。
認知方面,當兒童理解能力達到一定水平時,家長可在故事中強調情緒字眼,例如「見到狗,美美好驚」﹔當兒童適合學習先後概念時,可強調時間的描述,例如「美美做錯事,之後,說對不起」。因應孩子程度,家長可善用故事書的每一頁,加插或用語氣強調適用的字眼。
親子交流方面,能力較高的自閉症兒童,可與家長輪流一人一句地講故事,此方法既可訓練孩子接續故事和專心聽別人說話的能力之外,又可讓孩子在參與過程中,加深對故事的印象。家長靈活運用故事書,能夠滿足孩子發展需要和促進親子交流。自閉症孩子常常缺乏假想能力,隨書附送角色娃娃的故事書便大派用場﹔起初只講故事,後來加入娃娃,然後逐步減少使用故事書,最後只以娃娃來講故事,再使用「你一句、我一句」的方法,帶孩子走出故事書,慢慢進入假想遊戲的世界。
社交認知方面,使用漫畫的家長,可把人物的「對話泡泡」用塗改液塗白,然後與孩子一起創作新對話。起初可塗改某些字詞,雙方熟習方法後,便可塗改更多部分,直至所有對話都是自創的。勇於嘗試的家長,可試試為孩子度身製造故事書及設計不同的講故事方法,吸引孩子學習所需的社交概念。
麥依華 (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
拾起童話故事 (應用於智力為幼兒程度)
不要輕看故事書,用得其法時,它會幫助自閉症孩子成長。至於如何選擇及使用故事書,沒有天書可依,主要視乎個別孩子的能力,還要留意孩子的智力、視覺聽覺專注力、喜好、言語等方面發展。例如孩子的視覺較容易留意細節的,適合看插圖清晰簡單的故事書,以免分散其注意力。
家長講故事時,最基本是要用孩子聽得明白的言語,看得清楚的插圖,理解得到的道理,讓孩子享受閱讀過程中的交流和輕鬆的心情。此外,家長的創意亦能吸引孩子的興趣,例如,利用實物配合故事內容,或在故事加插聲音效果。這樣,一個故事重複多次卻從不死板,並且可讓孩子感到耳目一新。想從故事培養孩子的德育,家長需注意孩子的理解能力。智力發展達幼兒程度的自閉症孩子,因未能理解較抽象的道德概念(例如愛心、理會別人、冷靜),所以一些較直接的故事,例如簡單的社交故事最適合,有興趣可參考《Revealing the Hidden Social Code》。它短短幾句已能使孩子清晰領會媽媽建議的社交行為。
借故事引發孩子認知發展的家長,要清楚孩子各方面的學習階段。聽覺專注力短的孩子,宜與家長一起看較短、較少文字的故事書,過程中亦可讓孩子多參與,例如家長輕捉孩子的小小食指來指著有關插圖,幫助孩子連繫聽到的和看到的,以幫助大家專注內容和理解故事。這樣,選擇的故事書和講故事的手法也專門為自己的孩子而設了。另外,家長可抓緊孩子的狹隘興趣,引導孩子擴濶此興趣範圍﹔例如孩子最初只閱讀有關「車車」的書,家長便可基於「車車」,再引入其他元素,包括「紅色車、撘車返學、四個輪」等等。
拾起故事書時,家長應善用各種溝通渠道,以增加孩子參予的機會。若孩子未能說出句子,可請孩子以「填充」形式來作答,在家長停的位置說出重要字詞。例如爸爸說「美美食……」並以眼睛示意孩子繼續,孩子若說「飯」,家長可以不同方法表達認同,然後繼續講故事,這樣雙方在這過程中也能得到樂趣。
麥依華 (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
如何透過「社交故事」糾正自閉症兒童行為問題
近年不少學校均有機會收讀被診斷為「自閉症」的孩子。這些學生的成績與一般學童或許沒有太大差異,但他們的行徑卻不時為老師和同學增添話題:
- 「每次老師和同學出入課室時,班上的阿瀚必跑來替他們關門。他今天堅持要把門窗全部關上,我們在這個秋涼的日子迫不得已開了冷氣。」
- 「每日早會當老師用擴音器講話的時候,1A的小文便會用雙手掩耳和尖叫。」
- 「望班的俊俊今天又問了我四個問題。他問我:你屋企有無電視機?你屋企有無抽氣扇?你屋企有無爸爸?你屋企有無媽媽?」「你走運了,他一清早便問我:你爸爸死未?」
- 「小息時,風紀看見阿朗又在玩電掣。」
- 「今天校長頒發學業成績獎,眾人拍手時,B班的謙仔好興奮,不停大笑和大力拍手。」
這些自閉症兒童的表現看似難以理解,但若能明白他們如何詮譯外在的環境,便能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Carol Gray有超過20年教育自閉症兒童的經驗。她認為要自閉症兒童正確地閱讀、詮釋和回應外在的社交世界,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在自閉症兒童眼中,與別人接觸的社交場合裡存在無數「紊亂」的情況,事情的發生是沒有任何預告或警告的,而發生的過程亦是無原無故的。面對「突如奇來」,「變幻莫測」和「不能預知」的社交環境,兒童便會用高叫、大笑、發問或把玩物件等反應去作回應。要改變孩子的社交表現,必須先協助他們面對這些「紊亂」的觀感,而這亦正是 Carol Gray始創「社交故事」(Social story)的理念。
Carol Gray認為孩子之所以未能作出預期的恰當社交表現,是因為他們錯失了一些環境裡的「社交資料」。這些「社交資料」可以是周遭的情況,環境的提示,人物的表現和反應;也可以是依靠推測而得到的資料,例如將會出現的結果,人物的想法和將有的反應等。「社交故事」所提倡的,便是要從自閉症兒童的「角度」去面對「社交世界」中的不同環境,然後找出孩子遺漏了或錯過了的「社交資料」,再用這些「社交資料」製成「社交故事」。透過向孩子講述和分享社交故事,便可填補孩子這些遺漏了的「社交資料」,增加他們對周遭社交環境的了解,從而引導他們學習恰當的社交表現。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分享兩則「社交故事」吧!
(一)「電掣的故事」
阿朗是一個小一學生,校方經常向家長投訴他「玩電掣」。若被別人制止,他便會不停的問對方:「可唔可以閂風扇?」,「可唔可以閂抽氣扇?」,「可唔可以.....?」一般得到的答覆都只是「不可以」,但卻未能解答朗朗心中的疑問。以下與阿朗媽媽一同撰寫的社交故事,則提供了較詳盡的「答覆」。
第一頁
我經過好多地方,我都留意到有電掣。
我經過好多地方,我都留意到有電掣。
第二頁
在學校裡我見到有好多電掣;課室門口有,課室黑板旁邊有,洗手間門口有,洗手間洗手盆旁邊有...。
在學校裡我見到有好多電掣;課室門口有,課室黑板旁邊有,洗手間門口有,洗手間洗手盆旁邊有...。
第三頁
我屋企都有好多電掣;大門旁邊,廚房門旁,廁所門邊,睡房門邊...。
我屋企都有好多電掣;大門旁邊,廚房門旁,廁所門邊,睡房門邊...。
第四頁
電掣係要o黎開閂電器o既,可以開閂冷氣機,抽氣扇,風扇,電燈...。
電掣係要o黎開閂電器o既,可以開閂冷氣機,抽氣扇,風扇,電燈...。
第五頁
幾時我o地要開電器?如果熱就開冷氣,黑就開燈,焗就開埋抽氣...。老師同大人會話我知幾時開電器。
幾時我o地要開電器?如果熱就開冷氣,黑就開燈,焗就開埋抽氣...。老師同大人會話我知幾時開電器。
第六頁
而家媽咪開o米開o左冷氣,抽氣扇同燈...咁樣就可以好涼,好通風, 好光...
而家媽咪開o米開o左冷氣,抽氣扇同燈...咁樣就可以好涼,好通風, 好光...
第七頁
點解我o地要閂電器?如果唔熱,唔黑,唔焗...我無需要時就要閂電器。老師同大人會話我知幾時閂電器。
點解我o地要閂電器?如果唔熱,唔黑,唔焗...我無需要時就要閂電器。老師同大人會話我知幾時閂電器。
第八頁
開閂電器最好由老師同大人負責。如果老師同大人指定叫我幫手,我先可以試下開閂電掣。
開閂電器最好由老師同大人負責。如果老師同大人指定叫我幫手,我先可以試下開閂電掣。
第九頁
我知道又開又閂電掣會整壞電器,仲會有危險。
我知道又開又閂電掣會整壞電器,仲會有危險。
第十頁
現在當我經過地方,留意到有電掣時,我會繼續行;如果我準備行去?o野,我會繼續行去? o野;如果我準備行去另一個地方,我會繼續行 去目的地。
現在當我經過地方,留意到有電掣時,我會繼續行;如果我準備行去?o野,我會繼續行去? o野;如果我準備行去另一個地方,我會繼續行 去目的地。
第十一頁
我好開心,因為我可以很快地完成我準備做的事情。
我好開心,因為我可以很快地完成我準備做的事情。
家長可以一邊畫圖畫,一邊向兒童講述故事,又或是預先準備有關的相片或圖畫,然後一邊展示,一邊講解。為增加兒童的理解,也可一邊行過有電掣的地方,一邊向他講解。當試過數次後,更可為兒童製造一些考驗,例如請他去雪櫃取食物,途中要經過有電製的地方,看看他的反應;如果他打算停下來,便需要提醒他「繼續前行」。
(二)「我有o野問 ...」
俊俊是一個小二學生,同學們都愛稱他為「問題」學生,因為他會經常向人發問重複的問題。例如:早陣子學校宣傳「節省用電」的訊息,他便會向別人連串提問有關家居電器的問題。他的發問對象是有選擇性的,一般只會向他喜歡和關心的人提問。例如沙士過後復課,他只對一位老師說:「你爸爸死o左未?」(其實是想表達關心)又或他會在自己生日當天不停地問:「我幾時9歲?」
俊俊是一個小二學生,同學們都愛稱他為「問題」學生,因為他會經常向人發問重複的問題。例如:早陣子學校宣傳「節省用電」的訊息,他便會向別人連串提問有關家居電器的問題。他的發問對象是有選擇性的,一般只會向他喜歡和關心的人提問。例如沙士過後復課,他只對一位老師說:「你爸爸死o左未?」(其實是想表達關心)又或他會在自己生日當天不停地問:「我幾時9歲?」
為教導俊俊如何表達關心和報告所見所聞,我們與俊俊一起編寫了以下一個「故事」。
第一頁
我有o野唔明白,我有o野唔知道,我會問問題。
我有o野唔明白,我有o野唔知道,我會問問題。
第二頁
平時,我有o野問...
(例如:我唔知支筆o係邊?我會問媽咪。)
平時,我有o野問...
(例如:我唔知支筆o係邊?我會問媽咪。)
第三頁
我會叫人先:「媽咪!」
然後等媽咪回應,就講:「我想問o野。」跟住問:「我支筆呢?」
我仲要等媽咪答我。
我會叫人先:「媽咪!」
然後等媽咪回應,就講:「我想問o野。」跟住問:「我支筆呢?」
我仲要等媽咪答我。
第四頁
上堂時,我有o野問...
(例如:我唔知道數學做邊題?我會問陳老師。)
上堂時,我有o野問...
(例如:我唔知道數學做邊題?我會問陳老師。)
第五頁
我會舉手先。
然後等陳老師回應,就講:「陳老師,我想問o野。」跟住問:「數學做 第幾題?」
我仲要等陳老師答我。
我會舉手先。
然後等陳老師回應,就講:「陳老師,我想問o野。」跟住問:「數學做 第幾題?」
我仲要等陳老師答我。
第六頁
我問問題,最多連續問3條。
連續問多過3條問題,會好阻住人做o野。
我會等一陣先,
等人得閒先至再問。
我問問題,最多連續問3條。
連續問多過3條問題,會好阻住人做o野。
我會等一陣先,
等人得閒先至再問。
第七頁
我問完問題,知道答案之後,就唔會再問同一個問題。
我問完問題,知道答案之後,就唔會再問同一個問題。
第八頁
我有o野唔明白,我有o野唔知道,我至會問問題。
我有o野唔明白,我有o野唔知道,我至會問問題。
第九頁
我明白o既o野,我知道o既o野,我係唔會問o既。
我明白o既o野,我知道o既o野,我係唔會問o既。
當編寫完故事後,家長便會與孩子一起重溫,再在日常生活中反覆使用,加以提醒,才可慢慢引導孩子作出恰當的社交表現。
每個自閉症兒童本身就彷如一個故事,第一次看或許會不明白,但只要耐心閱讀,反覆推敲、與家長多作溝通了解,最後必能找出箇中的道理。
提升自閉症兒童的體育技巧 (能力較高篇)
「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的發展障礙,它導致學前兒童有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近年學術上的研究都認為自閉症兒童有腦部功能及感覺系統上的障礙,他們與人的目光接觸較短暫,專注及安坐能力不足,較難與人一同專心玩遊戲,不明白別人說話的意思,模仿及動作協調能力較弱,以及情緒和行為問題,故此在學習及參與體育活動時有一定的困難,我們應如何幫助自閉症兒童克服發展障礙,讓他們參與適齡的遊戲及體育活動?
我們必須先全面了解自閉症兒童的能力,按照他/她的個別需要來提供幫助。假若我們要幫助一個高能力自閉症兒童,他能運用簡單語言回應別人,也能在口頭提示下與人維持目光接觸及專注別人的示範,但動作協調有困難,例如:未能雙腳輪流向左/右橫跳。我們應先確定兒童明白活動的要求,可在示範後要求兒童回答或複述活動的要求。
在活動進行時,需給予合適的視覺提示,讓他知道自己的原本位置及橫跳後的位置,可放一塊方形地墊在地上及一對腳印在側邊,用作提示他從地墊向橫跳至腳印位置。活動亦需由淺入深,先由向橫跳一次開始,讓他掌握基本的技巧及較易獲得成功感,然後漸漸增加次數。
我們要讓兒童知道練習的次數,給他一個可達成的目標,幫助他建立完成的概念。可選用一些他喜歡的玩具,提升他參與活動的動機,如果他喜歡玩〝放波仔〞的玩具,可預備10個波仔,要求他每橫跳4次便可取1個波仔放進玩具玩,如此完成10個波仔後便終止此活動。
切忌無止境地不斷練習,一般家長都會較心急,但這樣對他不但沒有意義,更容易引發他的情緒,大家宜循序漸進,讓自閉症兒童在自信中成長。
撰文﹕協康會物理治療師團隊
提升自閉症兒童的體育技巧(能力較低篇)
影響自閉症兒童的體育表現的因素有多項,其中包括他們的社交互動能力。大部份自閉症兒童都有社交及行為問題的,不太願意與他人溝通,及接受指令。要令他們參與遊戲及體育活動,第一步是打開他們的「溝通之門」,讓別人進入他們的世界。我們應如何幫助能力較低的自閉症兒童建立社交互動能力呢?
我們在這裏為家長介紹「地板時間」(Floor Time)。地板時間是一種以關係為本的訓練模式,讓家長與兒童共同分享時間,對促進兒童與他人溝通及互動發展有正面的作用。舉一個能力較低的四歲自閉症兒童為例,他與父母毫無目光接觸,對父母的呼喚毫無反應,只自我沈醉於搖手、擺動身體等自我刺激行為;情緒波動又大,每逢遇到轉變都很容易發脾氣,甚至大哭起來。要幫助兒童建立起社交互動能力,我們首先要透過不同的遊戲方法進入自閉症兒童的世界,惹起兒童的注意,與兒童建立關係。建議家長可試一試與孩子坐在地上,跟他一起玩搔癢的遊戲,透過面對面的身體觸覺刺激,引起自閉症孩子對環境及別人的注意,這樣較易達到相互的目光接觸,逐漸與孩子建立起親密的關係。
假若自閉症兒童經常重複一些自我刺激的行為,例如不停地自己旋轉,家長不妨嘗試模仿孩子的行為,在安全的情況下,他做什麼你就在他面前跟著做什麼,表情誇張一點也無妨,目的是嘗試營造與兒童共同的專注及興趣,惹起兒童的注意,逐漸與兒童建立關係。
與自閉症兒童建立關係需要時間,兒童要有安全感才能建立互信的親密關係。家長切忌操之過急,要打好穩固的基礎,才能進一步在上興建高樓大廈。與自閉症兒童建立共同專注,相互及持續的目光接觸,才能幫助自閉症兒童發展有意義的動作模仿能力,預備將來學習體育教練的動作示範,家長實在值得投資多些時間與自閉症孩子建立關係。
撰文﹕協康會物理治療師團隊
亞氏保加症兒童的感知及體能發展需要
在『亞氏保加症』兒童的診斷及訓練過程中,大部份重點都會落在兒童的社交技巧及情緒行為問題上。然而我們也要留意兒童在感知及體能上的發展上的偏差,因為這些基礎問題亦足以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及學習。
在翻看有關『亞氏保加症』的診斷指標時,不少學者都指出Motor Clumsiness(動作『論盡』)是大多數此類兒童所面對的問題,而家長亦指出子女會有以下的情況:
(一) 字體像『打風』,寫字常常寫出界,筆劃不清楚,筆順混亂
(二) 上課及書寫時坐姿欠佳,像『軟皮蛇』
(三) 未能自行收拾東西,常遺漏物件在課室內,書包好似『垃圾箱』
(四) 如廁後未能自行整理衣物,衫腳經常外露,衣衫不整,常被同學取笑,自 專心也受損害
(五) 經常未能依時完成堂務,例如抄寫上一堂手冊或預備下一堂課本
(六) 雖然好動,但卻不能掌握體育堂的活動,例如球類及體操
(一) 字體像『打風』,寫字常常寫出界,筆劃不清楚,筆順混亂
(二) 上課及書寫時坐姿欠佳,像『軟皮蛇』
(三) 未能自行收拾東西,常遺漏物件在課室內,書包好似『垃圾箱』
(四) 如廁後未能自行整理衣物,衫腳經常外露,衣衫不整,常被同學取笑,自 專心也受損害
(五) 經常未能依時完成堂務,例如抄寫上一堂手冊或預備下一堂課本
(六) 雖然好動,但卻不能掌握體育堂的活動,例如球類及體操
現在就讓我們透過達達的個案看看職業治療師如何協助這些兒童吧!
達達是一個小三的男孩子,有「亞氏保加症」的徵狀,在溝通、自理、讀寫和社交情緒上均有問題。從職業治療評估顯示,他有十分嚴重的觸覺防禦問題,他會很害怕預料不到的身體接觸,對個別質感會十分抗拒。他也未能有效地處理視覺資料,例如會被地蓆上的小字母吸引了視線,而未能完成活動。他的聽覺異常敏銳,會被突然的聲音嚇至大叫,學習的專注力會大受影響。此外,他的小肌肉發展,雙手協調,指力及手指運用都十分弱。對於達達來說,接豆袋,模仿身體動作,操作剪刀及玩公園設施等看似簡單的活動,其實都是很困難的。初段治療以達達的感官經驗作開始,我請他畫下自己的身體,並以不同顏色表示那些部位常常給他不舒服的感覺。此外我也請他說出那些聲音是他喜歡或不喜歡的,以及有什麼東西是他最喜歡或不喜歡看見。透過這個過程,我希望達達明白這些感知經驗是生活的重要部份,但其中一些感覺反應卻阻礙了他的專注與學習。在隨後的治療中,我安排了不少觸覺、視覺與聽覺的專注辨別活動,並用滑板,韆鞦及治療球等器材強化達達的姿勢控制、手眼及雙側協調、促進其感覺統合發展。我亦請家長在家中進行按摩、掃擦(Brushing Protocol)、治療球及練力膠等訓練,以改善達達的感覺統合障礙。此外,到公園玩攀爬架、拋接皮球、豆袋等亦是簡單而有益的活動。
達達是一個小三的男孩子,有「亞氏保加症」的徵狀,在溝通、自理、讀寫和社交情緒上均有問題。從職業治療評估顯示,他有十分嚴重的觸覺防禦問題,他會很害怕預料不到的身體接觸,對個別質感會十分抗拒。他也未能有效地處理視覺資料,例如會被地蓆上的小字母吸引了視線,而未能完成活動。他的聽覺異常敏銳,會被突然的聲音嚇至大叫,學習的專注力會大受影響。此外,他的小肌肉發展,雙手協調,指力及手指運用都十分弱。對於達達來說,接豆袋,模仿身體動作,操作剪刀及玩公園設施等看似簡單的活動,其實都是很困難的。初段治療以達達的感官經驗作開始,我請他畫下自己的身體,並以不同顏色表示那些部位常常給他不舒服的感覺。此外我也請他說出那些聲音是他喜歡或不喜歡的,以及有什麼東西是他最喜歡或不喜歡看見。透過這個過程,我希望達達明白這些感知經驗是生活的重要部份,但其中一些感覺反應卻阻礙了他的專注與學習。在隨後的治療中,我安排了不少觸覺、視覺與聽覺的專注辨別活動,並用滑板,韆鞦及治療球等器材強化達達的姿勢控制、手眼及雙側協調、促進其感覺統合發展。我亦請家長在家中進行按摩、掃擦(Brushing Protocol)、治療球及練力膠等訓練,以改善達達的感覺統合障礙。此外,到公園玩攀爬架、拋接皮球、豆袋等亦是簡單而有益的活動。
學校方面,我建議老師多從達達的前面接近他,並鼓勵社交式的拍膊頭與握手。此外,達達的座位宜與同學有一點距離,避免他被無意中觸碰到。同學亦要明白達達很容易被一些細緻的聲音所擾亂,接受他會有掩耳的反應。教學時可多使用顏色粉筆或螢光筆指出需要注意的資料,亦可考慮給與達達較長時間及較具體的指示以完成堂務。
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及家居訓練後,達達有了明顯的進步。有一次學校舉行特別集會,達達和其他同學一樣安坐地上。達達母親嘗試找尋兒子的背影。一直以來,達達東張西望,左傾右歪的姿勢是不難找到的;可是在那一天,母親找了良久也找不到,原來他正一本正經地坐着呢!作為母親的也有點兒不敢相信呢!事實上,達達在感知肌能上的改善令他無論在專注、書寫、自理及遊戲技巧上都有了進步。這次經驗實在是學校、家長、孩子及治療師共同努力的成果啊!
亞氏保加症兒童情緒處理技巧小貼士
亞文今年八歲,就讀小二,是一個患有亞氏保加症的小朋友。他的成績沒有大問題,只是很少朋友和常與別人發生衝突。大部份衝突都是因為亞文對「小小的玩笑」或「小小的失敗」感到很不滿而引起的。他的反應反而引起其他同學的「好奇」,以致常常使用「小玩笑」戲弄他。亞氏保加症兒童的智能與一般兒童無異,當中有些更是資優的,故此在教導他們處理情緒時,便可多從理性角度出發,協助他們了解自己的情緒和構思解決問題的方法。針對阿文的需要,我們曾經開辦過一個小組,讓亞文與其他同學一起學習處理情緒的技巧。現在就讓我和大家分享當中一些活動吧!
一.「你覺得點呀?」 - 情緒測量器
認識及表達自己的情緒,是學習情緒管理的第一步。每位同學均會獲派一個「情緒測量器」。他們可以透過圖畫辨別自己的情緒反應和認識在不同處境可能出現的情緒。此外,他們亦可通過圖像以較易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認識及表達自己的情緒,是學習情緒管理的第一步。每位同學均會獲派一個「情緒測量器」。他們可以透過圖畫辨別自己的情緒反應和認識在不同處境可能出現的情緒。此外,他們亦可通過圖像以較易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二.「一二三、鬆一鬆」 - 抒緩壓力操
同學學習的並不是普通的體操,而是學懂「放鬆」自己的體操。當情緒高漲時不妨使用這個方法,「怒氣」也即時減退了不少呢!
同學學習的並不是普通的體操,而是學懂「放鬆」自己的體操。當情緒高漲時不妨使用這個方法,「怒氣」也即時減退了不少呢!
三.「故事一則」
透過故事帶出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引發的情緒,可行的解決方法和相關的社交規範,讓他們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正確表達情緒的方法。
透過故事帶出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引發的情緒,可行的解決方法和相關的社交規範,讓他們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正確表達情緒的方法。
四.「舞台人生」 - 角式扮演
與他們一同扮演生活上的片段,並在其中試用和練習以上的策略,以增強他們運用這些技巧的能力和純熟程度。例如被人欺負時,心中一邊數十下,一邊放鬆自己的拳頭,繼而想一想有甚麼解決方法和不同方法的可行性。
與他們一同扮演生活上的片段,並在其中試用和練習以上的策略,以增強他們運用這些技巧的能力和純熟程度。例如被人欺負時,心中一邊數十下,一邊放鬆自己的拳頭,繼而想一想有甚麼解決方法和不同方法的可行性。
輔導的過程是漫長的,孩子和家長在過程中仍會遇上很多挫折,但只要多從正面的角度去思考,多欣賞孩子作出的努力,多找同路人分享,這條路也不是想像中那麼難走的!
打開自閉症兒童的情感鑰匙
有人用天上的星星來比喻自閉症兒童,喻意我們很難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彼此無法溝通。本會近年引入在美加十分流行的「DIR地板時間」,它是一套針對有特殊需要幼兒的情感問題、著重人際關係互動發展的訓練策略。初接觸「DIR地板時間」的時候,還以為它只是一般透過遊戲來介入的方法,但當我們看到接受過這套訓練的兒童與家長的轉變,便越來越明白「DIR地板時間」是打開自閉症兒童情感之門的有效訓練策略。
「DIR地板時間」是怎樣幫助有特殊需要的幼兒呢?幼兒每天花最多的時間在地上玩耍,他們透過玩耍的過程來實驗自己的想法、學習新事物,以及發展社交互動的能力。「DIR地板時間」是帶有目標和發展元素的一個互動經驗;在「DIR地板時間」裡成人會嘗試:
1. 了解幼兒對不同感覺刺激和訊息的反應,找出能使他安定下來的方法或活動;
2. 按著幼兒的感覺偏好來介入他的活動,避免過份或缼乏刺激;
3. 讓幼兒作主導,跟著他的活動方式,或者跟他一起完成想做的事情;
4. 無論是以說話抑或動作來溝通,都要加以回應和想辨法延長「對話」。
在建立互動過程中,家長需要時刻留意幼兒的情緒反應、觀察他細微的表達訊息,希望幼兒慢慢地在與人一來一往的互動經驗中,建立「情感」的交流及更清晰的「意圖」。接受過地板時間訓練的家長表示,從未與孩子這麼接近過,她與孩子之間有了情感交流,也帶動了孩子其他方面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DIR地板時間」中照顧者的角色非常重要,因為幼兒不能單靠自己去學習。有興趣深入瞭解「DIR地板時間」,請致電2776 3111。
撰寫:協康會「DIR®地板時間」研究工作小組
自閉症不再是秘密
向人解釋孩子有自閉症的情況,有如自挖瘡疤,恐怕未能得到親友的支持,還會惹來誤解或歧視。究竟家長應如何面對親友?
家長向親友解釋時,首先必須清楚自閉症的成因是與家長疏忽或溺愛無關。家長應說明自閉症的成因乃是與腦部異常發展有關,故此影響了孩子的溝通能力、思考和行為模式,以及理解別人思想行為的能力。家長可列出大部分自閉症兒童也有的特徵,包括社交困難、頑固、焦慮、溝通困難、專注能力、活躍程度高低、非典型情緒反應、身體協調問題及不同的感官反應等。若家長有時間,應盡量留意自閉症的最新資訊,例如「執行功能」、「中央統合」、「心智解讀能力」等概念,一來可以令自己更容易明白子女的成長需要,遇到親友有興趣了解更多,便可向他們深入解釋。當家長越清楚自閉症,便越容易讓親友認識孩子,或許一向歧視的眼光,會因認識得更多而逐漸消失。家長知識上的裝備,讓親友感到家長的積極和能力。
另外,家長形容孩子時,應用具體和正面的形容詞,例如記憶力強(而非「好記唔記」)、專注力弱(而非「心散」)、未能明白別人的要求(而非「唔聽話、曳」)、重複相同的動作(而非「佢一定要咁咁咁」)、跟著拍子點頭(而非「鍾意音樂」)等等抽象的形容詞。讓親友們明白,孩子與其他兒童一樣,都是天真無邪的小朋友。
解釋終歸解釋,家長面對孩子「天天新款」的行為時,或許寧願選擇把孩子(甚至自己)帶離敏感場合,減低干擾親友的機會,但相對也減低了孩子社會適應的機會。相反,家長可主動誘導親友以合適的方法與孩子相處。例如正面地說「你可以說慢一點」、「孩子對聲音非常敏感,不如我們說話輕聲一點吧」、或是「對不起,我可否首先知道行程,給我的寶寶有心理準備?」親友若可做到,便踏出成功的一步。
親友的視野需要被拉濶,然而最重要的,是家長自己須持開放接受的態度,成為親友的榜樣。當家長自己接受自閉症,還有誰可以說「不接受」呢?
撰寫:麥依華(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
評估後的第一件事
身為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能好好照顧自己及家人,甚至對社會作出貢獻。然而,對自閉症兒童的家長來說,這些希望看似是一種奢望。他們的心情並不是親戚朋友可以理解的。他們的心路歷程,既漫長又充滿挑戰,有誰會可以勇敢面對挑戰,結出色彩斑斕的果子?
當家長知道自己孩子患自閉症時,評估後第一件事往往是為孩子安排合適的訓練,即使不惜耗盡心力、時間和金錢,也要讓孩子得到最好的。可是,當父母埋首照顧孩子過程中,往往忘記了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人─ 自己及身邊的伴侶。不看重自己,往往是特殊兒童父母中常見的想法。可是要知道,空氣稀薄,強健的鳥兒也未必能高飛。父母就是空氣,給予孩子支持,讓孩子展翅高飛。試問心理質素稍弱的父母,如何能夠支持孩子呢?若要孩子好好成長,照顧自己的心理需要正是自閉症兒童父母的當前急務。
有良好心理質素,不代表沒有感受。正常人經歷「喪失」(包括喪失希望)時,會出現負面情緒如否認、惱怒、討價還價和抑鬱等情緒,到最後便會接受。若父母抑壓自己的感受,不接受負面情緒,或不好好處理它們,它們便會不時從心底裡偷偷走出來,突襲家長,使家長感到前面一片灰暗,乏力前進。相反,能夠勇敢面對負面情緒的父母,看似柔弱,卻是滿有能力,樂觀向前。他們經歷負面情緒時,會主動找傾訴對象,認定自己不孤單,一定會找到同路人。當他們找到出路時,又會向同路人伸出援手,彼此支持。
「接受」並不等如坐以待斃,而是站在「接受」的心情基礎上,令自己看到更多的可能。以「接受」的心態幫助自己冷靜地了解自閉症、了解自己實際情況、了解自己感受、了解對未來的憂慮、和清楚自己及家人的期望。透過自我檢視的過程,這些父母勇敢地面對負面情緒,抱著正面態度,掌握到更多的相關資源和知識、為孩子安排合適的訓練。最終的福祉,也歸到他們自閉症的孩子身上。
撰寫:麥依華(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
及早識別自閉症及亞氏保加症兒童
什麼是自閉症,自閉症傾向和亞氏保加症?
在美國精神科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IV-TR)中,自閉症和亞氏保加症都歸納於「廣泛性發展障礙」之下。對於一些有自閉症症狀而未達診斷最低準則的兒童,則會被稱為有自閉症傾向或自閉症特徵。
在美國精神科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IV-TR)中,自閉症和亞氏保加症都歸納於「廣泛性發展障礙」之下。對於一些有自閉症症狀而未達診斷最低準則的兒童,則會被稱為有自閉症傾向或自閉症特徵。
自閉症和亞氏保加症兒童的特徵
基本上,自閉症和亞氏保加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語言溝通障礙,社交發展與人際關係障礙及刻板的興趣、行為模式。
社交發展與人際關係障礙:
基本上,自閉症和亞氏保加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語言溝通障礙,社交發展與人際關係障礙及刻板的興趣、行為模式。
社交發展與人際關係障礙:
- 自我中心,不合群,很少主動與人分享感受或成就
- 難於理解身體語言、眉頭眼額、情緒變化及不明文的規則
- 較少與別人作眼神接觸或身體接觸
- 有時會做出不恰當的社交行為而遭人排斥或戲弄
語言溝通障礙:
- 不懂使用有意義的言詞與人交往
- 寡言,不懂用說話去表達自己
- 鸚鵡式地重覆別人的說話
- 缺乏音韻,代名詞混淆
- 用詞古怪,詞不達意,欠缺層次,對答不流暢
- 不善理解,尤其抽象的觀念
狹窄及刻板的興趣、行為模式:
- 活動刻板、單調、缺乏想像力
- 一些生活細節或遊戲方式很固執,難於適應環境的改變,例如活動編排,物件擺放或出入路線等,稍有變動便會煩躁不安甚至發脾氣
- 可能終日沉迷某些興趣,例如交通工具、八達通咭或財經資訊等,以致影響生活規律
自閉症和亞氏保加症的主要分別:
自閉症
- 有顯著的語言發展遲緩
- 大部份患者同時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礙
- 較嚴重的社交及溝通障礙
亞氏保加症
- 並無顯著的語言發展遲緩
- 患者並無智能障礙
- 社交及溝通障礙比自閉症較輕微
自閉症/亞氏保加症的成因、發病率及治療方法
- 自閉症及亞氏保加症的成因至今仍未有一致定論,但相信是由於幾種影響腦部發展的因素造成的,與遺傳基因亦有很大的關係。研究亦顯示,自閉症及亞氏保加症的形成,與患者心理失調或家長的養育態度無關。
- 一般而言,自閉症及亞氏保加症患者均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約為四對一。外國的普查研究發現,自閉症的發病率為每一萬人有四至三十名病患者,而亞氏保加症的發病率則為每一萬人有二十至六十名病患者。
- 直至目前為止,自閉症及亞氏保加症還未有根治的方法。但不少研究均指出,只要透過有系統的教育和訓練,配合適當的環境,讓患者有多些與別人接觸和溝通的機會,是可以幫助他們克服這兩個症狀所帶來的障礙的。
協助小貼士
協助理解規則
- 雖然自閉症及亞氏保加症兒童較難理解環境對他們的要求,但由於他們有極佳的視覺接收及記憶能力,故老師可透過視覺提示幫助兒童接收、理解、處理和記憶訊息。老師可製作及張貼視覺提示,協助兒童理解課堂規則,亦可運用日常生活片段與學生討論社交及遊戲規則。
安排結構性的學習環境
- 結構性的學習環境強調規律化和可預測的流程。針對自閉症及亞氏保加症兒童的固執行為,衝動性格及對環境轉變時的焦慮,可考慮使用規律化及穩定的學習環境協助他們學習及遵守規則。
訂定契約、遵守規範
- 因應孩子的固執行為,老師可預先說明要求及規則,與學童約法三章,要求他們遵守。準則必需清晰一致,以免引起孩子不必要的情緒。
「節目預告」
- 由於自閉症及亞氏保加症兒童對突如奇來的改變會產生敏感及不安,應避免不必要的改變,及在可能的情況下讓他們預先知道改變,因而避免不安和焦慮。
運用生活化、具體化的教學方式,把學習過程細部化
- 在使用普通班課程的同時,可稍為調適對自閉症及亞氏保加症兒童的要求,例如可把課文稍作改編,將生字套入生活化的言辭讓兒童學習。
- 應儘量使用看得見或觸摸得到的輔助教材以加強學習效果。
教導合宜的情緒發洩方式及行為模式
- 面對兒童的行為問題,重點不應只在改變原有的行為,而是要訓練適當的行為作為取代。
建立信賴關係、找出互動起點
- 與自閉症兒童溝通時要特別留意說話的語氣。部份兒童的聽覺會有敏感情況,過度強烈的語氣會使其情緒不安。
同儕關係的經營
- 自閉症及亞氏保加症兒童在社交溝通方面會有較大的困難,可選擇有耐心及樂意助人的孩子坐在其身旁,提醒他們該做該說的事項,亦可幫助他們學習。